第一个对美国低头的国家来了!印度做出决定,开了一个坏头_关税_莫迪_汽车
2025年3月26日,美国抛出对全球汽车征收普遍关税的重磅政策,仅仅一周后,又在4月2日祭出“对等关税”,让各国政府措手不及,手忙脚乱地应对这突如其来的贸易铁拳。按照美国媒体的预测,普遍关税的影响至少要半个月才能看出各国态度,可汽车关税的风向却提前显露端倪。有的国家选择闷声观望,有的磨刀霍霍准备反制,还有的直接跑去找美国“求和”。印度就是这“求和”队伍里蹦得最欢的,抢在美国表态前就主动贴了上去,成了第一个低头的国家。这一步棋,到底是妙招还是昏招?背后藏着多少算计,值得所有人瞪眼看个明白。
美国这次汽车关税,来势汹汹,直指日本、韩国、欧盟这些汽车大国,逼他们把工厂搬到美国本土,否则就得吞下高额税率。对中国则是另一套打法,瞄准汽车零件下手,毕竟中国整车早被美国关税禁令挡在门外,进不去半步。全球行业一片怨声载道,可印度却嗅到了机会。印度媒体爆料,莫迪政府盘算着主动对美国汽车减税,换取美国加大对印出口,甚至拉来美国车企投资,取代美企在亚洲的“中国位置”。这算盘打得噼啪响,摆明了想借美国关税战火,分一杯羹。可这步棋刚迈出去,就在印度国内炸了锅。本土车企集体跳脚,美国对印度加税,印度再对美国敞开大门,这不是把自己往死路上推吗?他们游说政府把电动车关税削减推到2029年,从100%慢慢降到30%,可莫迪不听,2日直接拍板,大幅降低美国汽车税率,甩出一句“我们保护汽车行业太久了,必须开放”。这态度硬得像铁,印度官员还透露,正跟美国接洽,想用让步换协议。
展开剩余57%印度这操作,全球独一份。别的国家还在掂量怎么应对美国的关税大棒,印度倒好,自己先把门开了,还美其名曰“开放”。可这背后逻辑简单得刺眼:印度车企太拉胯。塔塔汽车这些本土品牌,撑不起市场大梁,印度现在靠外国品牌撑场面,再给十年也未必能翻身。与其死守,不如向美国示好,换投资和免税,搏一把大的。特朗普之前骂印度是“关税之王”,吐槽特斯拉在印度卖不了车,太不公平。现在关税一降,特斯拉、福特这些巨头立马眼放光,马斯克甚至拍板要买孟买和新德里的展厅,准备抢滩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。这“最具潜力”的肥肉,印度主动送上门,美国车企哪有不吃的道理?
可这“好日子”真能长久吗?印度车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预测三年内,美国汽车大举入侵,本土厂商得被挤垮。美国有“优先权”,印度市场迟早变美国车的天下。经济人士却觉得莫迪有他的道理:印度汽车业发展慢得像乌龟,靠自己爬不起来,索性抱美国大腿,拿投资换增长。可这招风险不小。有人担心,印度政策翻脸比翻书快,今天降税引美国企业,明天投资到位了,再把税率调回去,这种事印度干得不少。美国企业要是真信了,砸钱进去,最后被坑得血本无归,也不是没可能。莫迪这波讨好,能换来多少真金白银,还是个未知数。
再看特朗普的算盘。美国加税是为了回笼汽车工业,逼全球车企把工厂搬过来。印度这一让步,正中下怀。美国车企既能出口,又能投资,等于双赢。特朗普之前diss印度关税高,现在印度主动降税,他还能说啥?可这对全球贸易格局意味着什么?印度开了头,其他国家会不会跟风低头?日本、韩国、欧盟会不会也得琢磨着让步?台海这边的局势会不会受波及?还有,印度车企能不能撑过这波冲击?莫迪能不能真靠这招翻身?每一步都像踩雷区,每一招都透着火药味。这场关税博弈才刚开场,印度这“坏头”一开,真相全在混战里。
发布于:河北省